产品目录
联系方式
联系人:业务部
电话:0576-2882034
邮箱:service@higherchen.com
国内煤化工企业产品开发现“怪圈” |
编辑:台州凡一五金机电有限公司 字号:大 中 小 |
摘要:国内煤化工企业产品开发现“怪圈” |
当前,我国煤化工发展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矛盾,即大量合成氨、尿素、甲醇等初级产品产能过剩,附加值低,煤化工企业延伸产业链、走高端化路线迫在眉睫。但是记者近日调查发现,目前很多煤化工企业都苦于难以找到技术成熟的好产品,而一旦某产品在技术上获得突破,又会发生一哄而上的现象,开发高端产品陷入两难境地。 “有什么新产品能上?”见到记者,阳煤集团烟台巨力化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照田立即发问。李照田告诉记者,该公司年产尿素30万吨,目前日子还能过得下去。但是企业要发展,就要上马新产品。“我们从去年就开始派出人员外出考察新产品,考察了煤制烯烃、煤制天然气、煤制乙二醇等,但是投资都比较大,不适合中小企业。”李照田无奈地说。 记者在采访中深切感到了企业对新产品信息的高度关切和渴望。本报报道关于新产品的技术信息后,往往都会接到很多企业的电话咨询。但用李照田的话说,“拥有成熟技术的产品过剩,紧缺的产品技术不成熟”。 李照田向记者举例,他们曾经了解到煤制混合醇是煤化工的一个新产品,而国内都是进口南非一家煤制油公司分离的混合醇。混合醇比碳酸二甲酯、碳酸混合酯等酯类都具有成本优势,还可以根据下游使用情况替代甲苯、二甲苯等,仅宁波奉化高科化工有限公司去年就进口了几千吨。然而从今年上半年开始,南非停产混合醇,加上贸易商囤货,价格从6000多元/吨涨到了8000多元/吨。“我们多方咨询,希望找到国内煤制混合醇的生产企业购买技术。但很失望,这项技术在国内还没有工业化。”李照田说。 “技术只要一成熟,就会一哄而上,导致产能过剩,这已经形成了一个‘怪圈’。”兖矿集团鲁南化肥厂副总工程师芮胜波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,“醋酸、聚甲醛等产品都走了这样的路,经过一两年国内产能就过剩。” 芮胜波告诉记者,兖矿集团为保证煤化工产业新上项目的效益,今年专门出台规定要求必须审慎调研、审慎决策,坚决打破论证前有效益、实施以后不见效益的局面。 兖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正要上马丁辛醇项目,而且长线设备已经订购,估计一年后就能建成投产。但该公司一位负责人还是表示了担忧,目前已了解到惠生南京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也都要上马丁辛醇装置,这样下去,国内丁辛醇也可能陷入产能过剩、企业没有效益的境地。 随着煤化工领域高端技术的突破,煤化工产能高端过剩的现象开始显露。国内第一个煤制烯烃示范工程,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包头煤化工分公司投产以来效益初显,但分公司总经理武兴彬对行业发展前景表示担忧。他介绍说,甲醇制烯烃技术已跟企业签了10多套,如果这些项目一窝蜂集中上马,产能要增加600万吨,这对整个行业是个冲击,届时高端产品也将出现过剩。 据记者了解,目前工信部批准的煤制烯烃项目产能已经达到3000万吨。国庆节前夕,第六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上,山西省共签约项目203个,其中煤化工项目占40%。在今年6月中旬举办的新疆产业转移系列对接签约仪式上,仅涉及煤电煤化工项目总投资就达2451.4亿元,占整个签约金额的40%以上。 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总工程师方德巍表示,目前煤化工发展是中央企业和地方政府各自为战。技术研发路线混乱、项目上马混乱,没有统一的战略安排和规划,资金、资源浪费严重。一哄而上迫使有的企业只能在新产品开发上悄悄进行,光做不说,对外保密,各企业间无法合作和交流信息。这不是行业良性、规范发展应有的局面。 诸多煤化工项目在“十二五”上马投产,届时行业内的同质化竞争会更加激烈。专家指出,现在煤化工行业已经到了进行适当调整、政府给予科学指导的时候了,“逢煤必化”的混乱局面必须改变。同时,很多企业也建议科研院校,加大煤化工新产品工艺技术研究与开发、突破关键共性技术,延伸产业链,拓宽产品应用领域,为促进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。
|
上一条:模具材料携手模具钢力促模具业大发展 | 下一条:新型农膜简介 |